<團務公告>:
1、下週10/24(三)二、三組小組分享,請準備。
2、周黛莉老師課程內容表決:
表決通過先上唐朝後上宋朝,之後,參訪故宮。
3、報名基礎志工訓練:10/20~10/21
特殊志工訓練:10/27~10/28
4、12/1汐止故事嘉年華活動報名,目前報名人數28人。
<課程分享>
上課前,看到主題約莫在心中有些畫面,想當然爾,就是那樣吧!
老師開講前由桂香老師介紹,果然,是個很吸引人的介紹,
最好的一句演講台詞,就是:歡迎 黃國珍老師~~~
有藝術背景的黃老師,也打破了我們既定的想法,哇~~~美在哪裡?
出自於自身的學習和經驗的分享,引用身邊的例子來引述美的個別差異,
而這些個別差異來自於"""關於我"""
人總是以自身的年紀、經驗……等,做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傳遞和給予,
對於孩子更常是如此,開始用知識、大道理,來顯示自己是有主導權的,
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,甚至以愛為名的大量給予,自身覺得 是好的東西,
但在給予的同時,往往也陷入了 絕對的強勢中,
對於孩子而言,啟發性的引導,遠勝於知識和道理的傳達。
一個不錯的引領,很散步開始,散步… 許多文人雅士總是在不經中有所體悟,
老師提及自身的經歷,
小時候問父親:為什麼會開花?
父親回答:開花是花在跟你說謝謝,因為,人總是細心的照顧,這是花給予的回報。
想想身為父母的我們,碰到這樣的問題,大概也是開始講解 為什麼會開花的原由。
但也因父親這樣的答案,讓老師與花做了生命的連結,
用不同的態度和角度來對待週遭的事物。
理性和感性之間,也讓我們對於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詮釋。
從不同畫作的引導,到音樂的聆聽,是什麼深深觸動了我?
不論是天堂之淚、泰武古謠隊的音樂、華人作曲家的創作至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,
不同的形態的音樂,在當下的心境所產生的物理或化學效應,
自然對於每個人來說,也有著不同的心境。
黛君提及,如果只是單純感受音樂,不去做太多的想法?
這是不錯的提問,老師回答,我也覺得不錯,
某些東西的抗拒是害怕觸及內心深處,某一塊塵封已久的記憶,
那是一種深刻的觸動,這些觸動,不單單只是來自於本身的經歷,
也許是一種難以解說的生命印記,
很多事對於孩子來說,問題不在於該不該談,而是 怎麼談?
孩子的敏銳,自然也讓他們對於事物 有著不同的接受的和判度的理解,
不在不經意中,去畫製一個框架,侷限住的不只是自己的生命,
也影響了孩子對於事物處理態度,
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和感受的深度,格外的重要。
從圖的意象中,來反應出人性,從孩子的創作中及名家的畫作中,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,
這多的印象概念中,我們也看到了自己,
美是有攻擊性的,也代表著多重的意義,在多重的意義下,我看見了包容
看見獨特存在、看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歷史軌跡~
最後,回歸到自身 你………
課程最後的互動交流,確實給了我們不同的衝擊。
最後的大合照,謝謝老師~
陪伴和傾聽是重要,身為父母,如何在不完美處看見完美,何嘗不是更為重要?
我們也在和孩子的學習成長,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中,和孩子學會面對錯誤,
我們也慢慢學會了 停、看、聽,
停下腳步,感受、體會大自然的擁抱,來自於自己和孩子的氣息,
看看四周,看見不完美中的完美,看見更好的自己和孩子,
聽聽內心,聽見一顆最初的真心、聽見一顆最完整的愛
親愛的
愛孩子前 請先點燃自己的熱情吧!